设为首页 / 收藏本站 / 网站地图

13111073238

会员注册
公司宗旨:打造大型煤机仓储配送公司
分类导航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煤的形成及煤层的形态与结构

发布时间:2019-07-08 点击次数:2796次

一、煤的形成

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,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。据研究,几乎所有的植物遗体,只要具备了成煤条件,都可以转化成煤。由植物遗体转变为煤的过程,统称为成煤作用,一般经过两个阶段:

(1)泥炭化阶段。古生植物遗体被搬运到地表较低的沼泽环境中沉积。由于被水淹没、浸泡而减少了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,在厌氧细菌的分解活动下逐渐形成泥炭。

(2)煤化阶段。当泥炭形成后,由于地壳继续发生沉降,泥炭层很快被其他沉积物所掩埋。随着地壳的进一步沉降,它上面覆盖的沉积物越来越厚。在压力和地温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脱水、胶结、聚合,体积大大缩小,形成了最初的煤---褐煤。褐煤在地壳继续下沉的环境下,经高温高压的作用,进一步变化,最终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煤。

煤的形成条件可分为以下4个方面:

(1)植物条件。植物是煤的物质原料,没有植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就不可能有煤的形成。

(2)气候条件。只有在潮湿、温暖的气候条件下植物才能大量繁殖生长。

(3)地理环境。要形成分布面积较广的煤层,还必须有适于发生大面积沼泽化的自然地理环境。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古生物遗体的沉积。

(4)地壳运动。地壳的下沉是成煤的重要条件,只有地壳的沉降才有利于泥炭的堆积和掩埋,同时才能产生高压及高温使泥炭进一步转化为煤。

二、煤层的形态与结构

煤层的形态是指煤层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及变化走势。像其他沉积岩一样,煤层在地下也是呈层状埋藏的。层状的煤层其层位有明显的连续性,厚度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。但也有似层状和非层状煤层,似层状煤层形状像藕节、串珠或瓜藤等,层位有一定的连续性,厚度变化较大。非层状煤层形状像鸡窝或扁豆等,层位连续性不明显,常有尖灭。

煤层的结构是指煤层中夹矸的数量和分布特征。根据煤层中有无稳定的夹矸,将煤层分为两类。

(1)简单结构煤层。煤层中不含夹矸或夹矸很少的煤层。通常厚度较小的煤层往往是简单结构煤层。

(2)复杂结构煤层。煤层中含有夹矸较多的煤层,且夹矸层的层数、层位、厚度和岩性变化大。通常厚度较大的煤层往往是复杂结构煤层。

0